黄褐斑病因尚不明确。本病与卵巢、垂体、甲状腺等内分泌紊乱有关。妊娠、口服避孕药、月经失调、痛经、子宫附件炎、不孕症及肝痛、酒精中毒、甲亢、结核病等常多见。光、化妆品、遗传、种族、营养和代谢、劳累均可诱发本病,日光照射可加重本病。发病机制还不确切。可能与卵巢的功能改变,雌激素、孕激素使黑素产生增多。
黄褐斑面部常见表现
(1)好发于女性,特别是妊娠期2-5个月、产后和口服避孕药的妇女。
(2)皮疹对称性分布于颜面、额、两颊、鼻背两侧、唇周围、颏部皮肤。
(3)呈指盖至钱币大小或呈手掌大小、形状不规则的淡褐色或暗褐色沉斑。
(4)境界明显或模糊不清,可融合成大片。无自觉症状,慢性经过,日晒后加重。
(5)一部分由于分娩后或停用避孕药后可缓慢消退,使用美白补水产品会淡化色斑。
雀斑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在一家数代中可连续地在同样部位发生相同式样的雀斑。日光的暴晒或紫外线照射过多可促发和加重本病。中医认为肾水不荣于面,浮水滞结,或由邪郁于血分,外感风邪,风火相结而发病。5~6岁的儿童,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的控制下,紫外线照射等原因导致颜面、颈部、手背等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淡褐色或暗褐色针头至扁豆大小的点状色素斑。
雀斑面部常见表现
(1)每于夏季时,日晒皮损加重,冬季减轻。
(2)雀斑多见于女性,儿童期出现,往往6~7岁以后开始出现,至青春期最明显。
(3)皮损为淡黄色,黄褐色或褐色斑点,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如针尖至粒大小。
(4)斑点不融合,无自觉症状,见于皮肤暴露部位,对称发生,尤以面部多发。
(5)常见于鼻、两颊、手背和躯干上部,但手掌、足底及粘膜没有这种损害。